随着消费水平和质量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拥有高附加值的智能小家电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小家电的运用场景广泛,相比于大家电,小家电目前的渗透率和普及率较低,市场仍处于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上涨趋势明显,五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8.72%,预计到2023年,中国智能小家电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24亿元。
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小家电品类不断细分下的结果。譬如,单是针对用户“饮水”方面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有养生壶、即热式饮水机、咖啡机乃至奶茶机等诸多品类,精致化的生活场景下,从不同需求中延伸出来的多元消费不断出现,小家电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与个性化也愈加明显。
除了品类的不断细分,功能的不断集成也是小家电发展的显著趋势。以扫地机器人为例,作为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懒人家电”产品,扫地机器人从早期的“单扫”功能到“扫吸拖”多种功能兼备,再到如今的自动清洗、烘干拖布功能的搭载,它在功能的不断集成过程中实现了用户双手的更大程度解放。同样的例子也体现在厨房场景当中,针对“一人食”、“独居经济”下的烹饪需求,厨房小家电在“无明火”煮食的基础上实现了蒸、煮、炖等常用烹饪方式的集成,在节省厨房空间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为适用便捷的烹饪体验。在功能集成的趋势下,小家电产品在提升效率和操作简便方面的优势更契合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此外随着对智能化需求程度更高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智能小家电市场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日益增温的宅经济,正不断助力小家电市场推陈出新、高速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其他行业的入局,探寻与小家电协同发展的商机。近日,某新零售平台面向小家电品类中的“明星产品”——空气炸锅,上线了一系列定制款预制菜,据了解,这类预制菜产品既有烤肠、鸡翅、肉串这类比较常见的用空气炸锅炸制的产品,还有梭子蟹、皮皮虾、带鱼等众多品类。相较于蒸、炒、炖等厨房场景中常见的烹饪方式,空气炸锅以“无油健康”、“万物皆可炸”等特性抢占年轻人的视线,成为当下健康饮食必备的烹饪器具之一。然而使用空气炸锅进行烹饪仍需用户动手进行食材处理、腌制、炸锅预热、炸制、翻面等操作,倘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做出来的成品容易“实物与图片不符”。空气炸锅预制菜能够提前解决在食材搭配、调味腌制、炸制翻面等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让用户在使用空气炸锅的过程中只需进行启停的“一键操作”,就能品尝到美味的炸物,这对于不善于烹饪的“厨房小白”来说可谓是非常友好。
然而,小家电质量参差不齐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问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提出,近年来各类小家电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在产品质量和方面短板明显。对于小家电行业来说,售价相对较低的背后是相对简单的生产以及技术门槛,加以缺乏相关标准的制约与规范,小家电的“快消品”属性愈加明显,但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小家电行业想要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保证产品质量仍是关键所在。
来源:天极网
2025 年,中国晶体材料领域迎来 “井喷式” 突破:从全球首个 12 英寸铌酸锂晶体量产,到碳化硅衬底缺陷密度创纪录,一批 “工业种子材料” 的技术突围,正推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进入 “材料换道” 的全新阶段。一、12 英寸 “光学硅” 问世,光电子器件成本…
2025 年全球液晶显示模组市场正呈现 “量稳质升” 的发展格局。据 Statista 与 DisplaySearch 联合数据显示,全球 LCD 模组市场规模预计攀升至 72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 5.8% 区间。尽管 OLED 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持续渗透,但 LCD 凭借成熟工艺、成本优势及广泛适配…
当你用指纹解锁 AR 头显进入虚拟办公空间,当手术器械通过指纹认证启动无菌模式,当智能门锁在 0.3 秒内完成身份核验 ——2025 年的指纹识别技术,早已超越手机解锁的传统认知,成为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的 "信任纽带"。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全球指纹生物识别市场规…
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能效跃升,到人形机器人的扭矩突破,再到 CO₂捕获的技术革新,2025 年磁性材料领域正以多点突破之势,重塑高端制造与绿色发展的底层逻辑。近期首钢新品全球首发、高校科研突破等密集动态显示,我国在该领域已形成 “基础研究 - 技术转化 - 产业应用”…
2025 年的摄像头行业正迎来 “毫米级创新” 与 “场景化突破” 的双重爆发。在消费电子领域,屏下摄像技术已实现大规模商用,前置摄像头通过屏幕像素透明化处理完全隐藏,彻底告别 “刘海屏”“打孔屏”,主流机型屏占比普遍突破 98%,同时配合 AI 隐私保护算法,有效降低…
“800V 高压平台电池绝缘层耐温突破 400℃”“SF₆替代气体实现全电压等级应用”——2025 年,绝缘材料正以技术跃迁支撑全球能源转型。据问可汇最新报告,全球电绝缘材料市场规模已达 165.44 亿美元,而中国凭借 28.1% 的全球专利占比,正从 “市场大国” 向 “技术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