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展
2026年3月18-20日
上海展
2026年3月12-15日
深圳展
2026年6月10-12日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隐形战场破局:三大领域撕掉 “卡脖子” 标签

发布日期:2025-10-9 9:26:47 浏览次数:
1. 国产 EDA 工具:画出高端芯片的 “中国画笔”
作为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EDA 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2025 年,芯和半导体的 3DIC Chiplet 仿真平台斩获工博会 CIIF 大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国产 EDA 产品,华为、阿里用其设计 AI 芯片时迭代效率提升 30%。更关键的是,合见工软新一代数字仿真器成功点亮 HBM3/E 测试芯片,数据传输速度达 9600MT/s,华为麒麟 9100 芯片正是由这套国产工具设计完成,性能对标国际旗舰。目前国内超 80% 的成熟制程芯片设计已能用上国产 EDA 全套工具。
2. 设备零部件:自主 “零件库” 撑起设备国产化
半导体设备的上万个精密零部件曾 70% 依赖进口,2025 年这一局面彻底扭转:刻蚀机核心部件射频电源、薄膜沉积设备喷头的国产替代率从 25% 飙升至 50% 以上。北方华创正因采用国产零部件,刻蚀机市场份额达 35%,成本降低 20%,交货周期从 18 个月压缩至 10 个月。上海微电子交付的 28nm 光刻机中,60% 零部件实现国产,其中精密轴承误差控制在 5 纳米内,比肩日本进口产品。
3. 工业软件 CAX:制造端的 “数字图纸” 突围
芯片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离不开 CAX 工业软件,深圳泊松与武汉天喻合并后,整合出 “设计 - 仿真 - 管理” 全链条平台,华为哈勃战略入股。航天科技用其设计卫星芯片支架,误差缩小一半;新能源汽车芯片控制模块经其优化后,生产良率从 88% 跃升至 95%。目前已有 300 多家制造企业完成进口软件替换,彻底打通产业链 “最后一公里”。
硬核技术落地: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在核心技术领域,2025 年呈现 “多点开花” 态势:
  • 3DIC 异构集成:汉骅半导体推出国内首个 GaN Plus 平台,融合 GaN 外延与 3DIC 工艺,加速 MicroLED 微显示量产,推动 AR 技术进入专业场景;

  • AI 芯片应用:星宸科技即将推出 AI 眼镜芯片,集成低功耗与先进 SOC 技术,适配消费级与行业级 AR 设备;百度 Apollo、华为 Ascend 系列芯片采用存算一体架构,在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场景实现能效比翻倍。

产业生态成型: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政策层面,“零部件联盟”“EDA 生态计划” 等协同机制落地,中微公司牵头 20 余家企业共享技术数据,新品研发周期缩短 50%。市场端,指数市盈率虽达 223 倍,但市销率 15.04 倍反映出营收增长潜力,机构预测 2025 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将突破 1.5 万亿元,自给率有望冲击 35%。
“2025 年的突破不是孤立的技术胜利,而是产业链协同作战的成果。” 行业专家指出,随着三大隐形战场持续发力,国产集成电路将在 2030 年前实现从 “并跑” 到 “领跑” 的跨越。


查看更多 >>

推荐新闻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50 6223 3670
返回顶部